小鼠Elisa试剂盒工作原理:抗原抗体反应与信号放大

更新时间:2025-09-11

浏览次数:37
在生命科学、医学研究及药物开发领域,对生物样本中特定蛋白质、抗体或细胞因子等进行精确定量至关重要。小鼠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,其相关指标的检测需求巨大。小鼠ELISA试剂盒(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)正是为此而设计的实验工具,它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,借助酶促反应放大信号,实现对目标物的灵敏、特异检测。
一、工作原理:抗原抗体反应与信号放大
小鼠ELISA试剂盒的核心工作原理是抗原-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,并通过酶催化底物产生可测量的信号进行定量分析。基本过程通常如下:首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(如聚苯乙烯微孔板)表面;接着加入待测样本,样本中的目标分子会与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结合;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(如一抗或二抗),与目标分子形成复合物;最后加入酶促底物,酶催化底物发生显色反应,其颜色深浅与样本中目标分子的含量成正比,通过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(OD值)即可进行定量分析。常见的ELISA类型包括直接法、间接法、夹心法(双抗体夹心法)和竞争法,适用于检测不同分子大小的抗原或抗体。例如,夹心ELISA因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,常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。
二、试剂盒组成与样本处理:
•预包被的微孔板:通常是96孔的可拆卸板条,孔内已包被捕获抗体或抗原。
•标准品:提供已知浓度的标准品,用于绘制标准曲线,计算未知样本浓度。
•检测抗体:通常是酶标记的抗体。
•浓缩洗涤缓冲液:如20X浓缩液,需稀释后使用,用于洗去未结合的物质。
•显色底物:如TMB(四甲基联苯胺),酶催化后会产生颜色变化。
•终止液:用于终止酶促反应。
•其他:可能包括样品稀释液、封板膜、说明书等。
样本的处理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一步。常见的可用于小鼠ELISA检测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清、血浆、组织匀浆、细胞培养上清液、尿液、脑脊液等。
不同的样本类型有其特定的前处理方法:
•血清:全血室温放置2小时或4℃过夜后,1000g离心20分钟取上清。
•血浆:使用EDTA或肝素抗凝采集,采集后30分钟内于2-8℃1000g离心15分钟取上清。
•组织匀浆:用预冷PBS冲洗组织并剪碎,按重量体积比(如1:9)加入PBS在冰上研磨,离心取上清。
•细胞培养上清及其他液体样本:通常1000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。
所有样本在处理和保存过程中都应避免反复冻融,以免影响目标蛋白的活性或结构。若样本溶血,可能影响最终检测结果,不宜使用。
三、小鼠Elisa试剂盒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:
1.准备与预平衡:将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,室温平衡30分钟。配制好所需浓度的洗涤液(如将20X或30X浓缩洗涤液稀释)。
2.加样:向包被板孔中加入稀释好的标准品和待测样本。每个标准品和样本建议做复孔(至少两个重复孔),以减少误差。
3.孵育:加盖封板膜,按指定温度(常见为37℃)和时间(如30分钟至1小时)孵育,使抗原抗体充分结合。
4.洗涤:弃去孔内液体,用稀释好的洗涤液注满各孔,静置片刻后弃去,重复数次(通常3-5次)。洗涤旨在去除未结合的物质,洗涤不是导致背景偏高或结果不准确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5.加酶标抗体:每孔加入酶标抗体(如HRP标记的抗体)。
6.再次孵育与洗涤:再次孵育(如37℃,30分钟)后,进行同样程序的洗涤。
7.显色:每孔加入显色底物(如TMB),避光反应一定时间(如15-30分钟)。
8.终止:加入终止液(如硫酸溶液),此时颜色由蓝变黄。
9.检测:立即在酶标仪上于450nm波长读取各孔的吸光度值(OD值)。
操作注意事项:
•严格遵循说明书:不同品牌、批号的试剂盒组分不宜混用。
•控制实验条件:注意孵育时间和温度,大量样本时注意操作时间一致性。
•准确移液:使用校准的移液器,避免产生气泡。
•保存条件:未使用的试剂和板条应妥善保存(通常2-8℃),注意有效期。
四、小鼠Elisa试剂盒技术特点与优势:
•高灵敏度:能够检测到皮克/毫升(pg/mL)级别甚至更低的微量目标分子。
•特异性强:利用抗原抗体高度特异的结合反应,有效避免交叉反应,准确性高。
•高通量:96孔板格式便于一次性处理大量样本,效率高。
•操作简便:流程化操作,无需非常复杂的特殊仪器(主要依赖酶标仪),易于在实验室开展。
•稳定性好: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(通常2-8℃冷藏),试剂盒在有效期内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。
•适用样本类型广泛:血清、血浆、组织匀浆、细胞上清液、尿液等多种生物液体样本均可检测。